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节来临之际,打车软件市场最大变局发生。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今天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双方确定,在春节后的适当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
1、滴滴快的正式宣布合并
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节来临之际,打车软件市场最大变局发生。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今天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双方确定,在春节后的适当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
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滴滴打车CEO程维展望了新公司的愿景。他表示,中国移动出行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约地面交通资源,并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困境。更重要的是,通过移动出行平台,人们开始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并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快的打车CEO吕传伟表示,双方合并后,将集中两家公司的优势技术、产品人才,不断推出更为完美的出行服务产品,进一步加速市场拓展速度,产生更多的携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更积极有效地推动整个移动出行行业的发展。
据透露,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经过长期的价格大战后,双方公司管理层经过反复沟通与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决定两家公司进行战略合并。
双方未透露持股比例和新公司估值。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后估值或将达到60亿美元。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诞生于2012年,自成立之日开始,两者在市场中布局的步调就极为相似,竞争也格外激烈。资料显示,滴滴打车获4轮投资,公布的总金额超8亿美元。快的打车公布的融资金额与滴滴打车相似。随着大量资本的支持,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围绕市场份额争夺的 烧钱大战 也愈演愈烈。
腾讯和阿里两家巨头分别入股后,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也成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获取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桥头堡。2014年1月滴滴打车宣布与微信合作,支持微信支付功能,与此同时微信中也添加了滴滴打车的入口;快的打车则在2013年8月接入了支付宝,二者在移动支付方面的角力开始凸显。
业务方面,随着打车软件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市场格局已经稳定,有着更大增量的专车成为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新战场。滴滴打车在2014年8月在北京启动专车业务 滴滴专车 ,快的打车则于同年7月宣布推出专车业务 一号专车 。就在今年年初,二者一前一后宣布了进军企业版服务,比拼开始蔓延到商务用车市场。
双方解释合并原因时指出, 专车领域面临着各种新的变化及更多新的力量,在包括代驾、拼车、公交、地铁等更广泛的移动出行领域,双方均面临着各种挑战与风险。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更需聚集移动互联网精英人才,独立地顺应市场与用户需求来发展。
滴滴快的合并后,将成为中国移动出行领域单一最大企业。目前该市场的竞争者还包括易到用车和已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打车巨头Uber等,不久前国内租车领域最大企业神州租车亦宣布进入专车服务市场。
双方目前尚未宣布进一步的整合计划,但预计将花较长时间分阶段进行。
2、情人节这天,一张图看懂滴滴快的敌人变情人
3、烧钱战争终结,1+1能大于2吗?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合并,堪称今年头号大戏。
一直在运营、补贴、产品节奏上胶着的竞争对手,在资本意志的作用下,打车软件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安安稳稳地走到了一起。
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今天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一个合并的理由是,专车领域面临着各种新的变化及更多新的力量,在包括代驾、拼车、公交、地铁等更广泛的移动出行领域,双方均面临着各种挑战与风险。
面对如此富有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双方公司管理层经过反复沟通与交流,最终达成共识,为不辜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以更好地完成国人移动出行的完美理想,决定两家公司进行战略合并。 滴滴官方表示。
滴滴和快的的合并,与三年前视频网站优酷和土豆的合并逻辑类似:业务基本相同,运营模式基本相同,市场份额接近,一直在补贴大战中胶着。
过去两年间,打车软件一直靠补贴来获取用户,从打车切入到专车领域,依然是依仗巨额融资搏杀,虽然获得了相当的用户积累,但如此进行下去真正定输赢尚需时日,且付出的资本代价巨大。
2014年初,双方开始掀起第一轮的补贴大战,从2月开始,5月双方同时停止补贴。随后,在双方都上线专车业务后,对车主和用户的补贴上开始陷入力度更大的补贴竞争。
近日,滴滴COO柳青曾在接受《时尚芭莎》时表示,有一天,我们甚至烧掉了1000万美元。
这意味着,双方合并后,一个直接的影响是,可以结束补贴上的直接竞争。对于这个结果,投资人乐见其成。
除了滴滴和快的双方的整合带来成本的降低,补贴直线下降之外,新公司对产业链的上下游无论是用户还是租赁公司方面的议价能力都增强。
竞逐新出行市场
在打车软件领域,滴滴和快的已经形成了双寡头,有着绝对优势。在专车领域,
易到用户、Uber、AA租车、一号专车、滴滴专车、神州租车等多个公司或业务均已入主专车市场,竞争态势逐渐显现。
1月8日,交通部开始规范专车业务,在认可专车合法性的同时,也禁止私家车挂靠的专车模式。
这意味着,不同于打车软件与出租车司机的合作模式,专车业务必须是重资产业务模式,专车业务需要拥有自有支配的车辆,才可以快速扩张。
滴滴合并的绯闻主角之一曾是易到用车,是在中国市场上较早开展专业业务的公司。在私家车挂靠模式行不通之后,易到用车宣布和海尔金融产业联合成立的重资产平台海易出行,并计划在2017年时达到10万辆车的规模。
另一个大玩家是神州租车。在易到、Uber、滴滴和快的的专车业务初步教育了市场之后,1月28日,神州租车宣布在全国60大城市同步推出 神州专车 服务。神州专车的底气来源于自有车辆和运营牌照。截止目前,神州业务已经在全国招聘了超过1万名司机,完成了全国60个城市、沿高铁沿线的布局。
更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是Uber,这家在美国已经成为明星创业公司,一方面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本地化,在高盛、百度先后投资了Uber,Uber已经进入2015年IPO的候选名单。
由于滴滴和快的在专车业务上没有向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传统租车公司一样有自有车辆以及运营牌照,所需要车辆需要靠和租赁公司合作。
在多个竞争对手存续之时,滴滴和快的之间的竞争意义反倒缩小。如果双方不合并,双方在用户争夺之外,还会在租赁公司车源争夺上频频较力。合并之后,双方可以一致对外,提高和租赁公司合作的议价能力。
以太资本创始人周子敬昨日对腾讯科技表示,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合并之后在用车市场(不管是出租车也好,还是专车也好),可能会对这个行业其他的竞争对手造成很大压力,这其中包括和二者拥有相同业务模式的公司,也包括那些业务模式略有差别的公司(比如拼车)。合并后,由于市场格局的改变,也会拉开和其他公司的差距。
1+1能大于2吗?
在滴滴和快的双方合并事宜确定后,整合开始提上新的日程。程维为首的管理团队并不轻松。
滴滴和快的一直是背靠腾讯和阿里两家体量巨大的公司进行扩张的。两家公司的风格也不尽相同。从移动支付方面来看,滴滴打车接入的是微信支付,快的打车接入的是支付宝,移动入口的争夺之下,涉及到很多股东利益和团队利益。
某种意义上,新成立的公司,选择程维和吕传伟作为联合CEO也有平稳整合的考虑。特别是程维,他来自于阿里系,2012年,程维从支付宝离职创立了滴滴打车,此前在阿里的人脉基础以及创业时接受腾讯投资,程维对腾讯、阿里双方都很熟悉,不但在这起合并中曾有极为重要的周旋,未来两个公司的运营上,程维的作用尤为关键。
协同效应是双方想要的过程和结果。 双方合并后,将集中两家公司的优势技术、产品人才,不断推出更为完美的出行服务产品,进一步加速市场拓展速度,产生更多的携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吕传伟说。
但整合总有阵痛,滴滴和快的也无法过于乐观。此前已有前车之鉴。
2013年,在优酷和土豆合并一年中,优酷土豆阵痛不断。尤其是一些独立运营的内容和市场部门,相互间的竞争依然存在。由此,滴滴和快的两个品牌要想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尚需时日。
4、柳青详解 滴滴 快的 合并谈判过程
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今天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这意味着,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成为全球重要的移动出行平台。双方确定,在春节后的适当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
两强联合后的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合并消息在网络发布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滴滴公司总裁柳青。柳青表示,此次合并代号 情人节项目 ,1月21日启动。滴滴打车CEO程维和其他管理层早已商量多时。两周前柳青和程维都已经去过总部位于杭州的快的公司,两家公司的CTO也已见过面。柳青表示,快的是个很有斗志的团队,也很团结。
柳青澄清,合并是由管理团队主导,不是投资方主导的。因为两家公司都是刚进行了融资不久,不会被资本方逼迫,也没有融资后很久无法上市的情况。双方在几天前结束谈判。柳青透露,自己将出任新公司总裁,合并后的公司名如何交还没定。
柳青进一步指出,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合并后,在移动出行行业并不涉及垄断,因为还有去哪儿、携程、百度UBER等等在做。双方的品牌并不完全重合,例如主打的城市并不一样,快的还有一个单独的1号专车APP,所以未来两个品牌不会完全整合。但是双方的用户数据会并表,财务报表也会合并。并将成立一个整合办公室,双方都有主任,专门负责整合。未来双方的人力资源肯定会是一个团队,双方会有一个大概6个月的过渡期。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出租车约3000万单,两家合并后还会继续培育市场。
在战略规划方面,柳青表示,会发生调整,但不会有太大变化。仍旧是以移动出行为主打。未来的市场会涉及:专车、打车、拼车、代驾、城际火车等。对于消费者关心的补贴问题,柳青表示,尽管两家合并了,但仍需要大量补贴。
科技在线遵循行业规范,网站刊载的所有文稿、图片文件均为用户自行上传或转载,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之目的。其相应的版权归原所有人所有,如以上内容涉及到您的合法权益,请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