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美国培训杂志人才管理峰会围绕“数字化时代人力资源变革与管理”这一主题来进行。数字化时代下,您认为在人才发展、变革与管理等方面,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主要有哪些呢?
杨文飞:
绝大多数人低估了数字化转型给整个企业、行业乃至产业带来的变化。实际上,数字化时代下,企业中不同的对象面临的挑战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而言,他们面临的更大挑战在于把握行业数字化转型整体趋势,以及深化对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思考和认知。
“工业化4.0”和前三次工业革命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它是一种行业的爆炸式创新,可以说近50年来创新是存在于整个IT产业的基因里,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大势所趋,我们是被这股创新潮流裹挟前进的。
摩尔定律就是这股创新潮流的佐证,它指出,每18个月硬件产品的性能会提升1倍,相当于每18个月同样的产品会贬值一半。为适应摩尔定律,一些IT公司会在短时间内高投入地完成下一代产品的开发,以确保自己的领先地位,他们之所以能独占鳌头,就在于比其他企业在产品上有创新。同样,他们很担心会有其他企业以同样的方式击败自己,因此这些企业坚守这一定律,持之以恒地加速创新。
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要认清这一点,在人才发展和管理等方面也要与时俱进,进行数字化转型与变革。
数字化时代下,人才培养是大势所趋,在您看来企业如何培养人才呢?
杨文飞:
技术创新是由人的创新引起的,一家IT科技公司能不能生存,核心在于其技术人员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保持其未来业务永续的新技能。
互联网企业可能不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后的样子,但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后的大致样貌。相对于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浪潮渗入到传统企业有一定滞后性;但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对于一家传统企业而言,它衰败的时间周期较长,可能是三年五载,甚至十年八年;未来当数字化转型彻底渗透千行百业时,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在一两年(18个月)进行技术或应用的代际创新,那么该企业的生产力将明显落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
目前,互联网企业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也许能够给传统企业以启发。互联网企业极其重视人才,"人"几乎是唯一的核心资产。它用一种类似于投资公司的方法投资员工,如果某互联网企业有5%的员工完成天才式的创新,那么它未来10年很可能无后顾之忧。
而现在绝大多数传统行业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人是流水线上的操作者,只要生产线运转不停,则任何员工都能胜任这个职位,这就是人依赖于生产线。如果未来生产型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那么生产线在企业中的作用一定降低,『人』的作用将愈发凸显,越来越接近目前互联网企业的模式。因此基于目前行业趋势,企业亟须重视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IT技术更新迭代比较快,您如何看待这一变化呢?您刚提到一家企业如果没有迭代的话,会很快被淘汰,那您觉得这种技术迭代还会有哪些什么影响?
杨文飞:
从狭义的信息技术角度来讲,行业对IT技术更新速度争议颇多,很多人认为IT技术更新迭代的时间正在变长,但长期观察会发现,摩尔定律还在生效,只是更新周期或频率有所微调。这可能由于创新遇到了天花板,但创新源泉不至于枯竭,因此以创新为核心的驱动力还在,IT技术更新迭代依然在发生。
同时,IT技术创新的规律已经从传统IT领域扩展,一方面从单一产品扩展到网络,吉尔德定律认为,网络带宽每隔半年就会加宽一倍,因此网络带宽的价格每隔半年会下降一半;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在向其他行业扩展,就像每月的手机新品发布一样,现在家居、汽车等产品都在快速更新迭代,并逐步向过多的关键产业渗透。
回到您自己的企业,51CTO新出一款面向IT人才的职业技能测评模型,那如何通过这款模型为企业挖掘人才呢?
杨文飞:
技术人才关乎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当一家企业的技术人才越来越多,人才类型越来越多样,为人才搭建一个高效、专业的成长平台则至关重要。这样的成长平台包含很多关键要素,如技能标准体系、技能评估体系和技能培养体系。其中技能评估体系是人才成长的重要体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流程,包括评估标准的建立、员工的能力测评、员工的个性化培养。
为什么要对个人进行评估?这是因为每个人都遵循一定的教育、行业标准学习和工作,同时他们又是差异化的个体,企业要了解人员的具体情况,就需要对人员进行评估,并基于评估获得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差异点,企业实施相应的培养解决方案。
如何评估个人的技能水平?这就有赖于职业技能测评模型,基于此,企业能够快速了解不同级别员工的占比和团队的整体情况,从而规划企业的人才布局,并且实施匹配企业发展和人才技能水平的培养方案。同时借助职业技能测评模型,企业人才测评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也会有所降低。对员工个人来讲,他们也有级别标准和成长路径可依,发展程度更充分。
您在51CTO也有十五载,如今您作为企培业务的掌门人,那您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呢?
杨文飞:
历经互联网发展各阶段,我们认为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要。51CTO和众多IT企业有过深度合作,发现IT企业在对抗风险能力的把握、创新型人才和数字化人才储备方面拥有成熟经验,值得大量传统企业借鉴。
51CTO深耕IT人才成长16年,4年前开始开拓企业培训领域,深刻认识到不同类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和人才培养理念、实践方面的差异程度,因此51CTO愿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走过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时期。
与其他传统培训企业相比,51CTO有哪些优势呢?
杨文飞:
51CTO和传统以培训为主业的企业各有优势。特别是最近几年,51CTO从其他企业身上学到很多,但51CTO有两个重要特色:
1、以互联网模式赋能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
除B2B服务模式外,51CTO 16年来始终紧跟数字化浪潮,充分利用线上服务灵活性、高效性、低成本的特点,为各行各业企业的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服务,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模式助力IT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
目前51CTO企业学堂已构建了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资源池,基于线上运营体系的一整套服务,从“技术+岗位双图谱”为基础的标准体系,到“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的培养体系,最后到“试题+评测评估平台”的技能评估体系,向企业提供数字化专业人才“选”、“育”、“用”、“留”全方位的支撑和服务。
2、扎实的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经验
51CTO在ICT人才领域积累的丰富资源和专业体系梳理能力优势显著。凭借多年来在ICT领域的人脉、技术脉络、内容方面积累的丰富实践和经验,51CTO始终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一体化的数字化专业人才解决方案,从目录到课程、体系到实体、学习平台到评估,全方位梳理人才体系建设,助力企业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
作为在线学习平台的领头羊,您可以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吗?
杨文飞:
案例一:2018年51CTO为某央企集团提供服务时,提出线上培训解决方案,该集团对线上学习持开放态度,但对线上培训效果表示担忧。最终51CTO率先提出可以约定达标学员(年学习80小时以上)人数达到5000人为验收标准,最终促成了合作。51CTO本着在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专业的服务能力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完成此次培训,最终培训效果远超预期,达标学员超过1.5万人。目前,双方已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案例二:某中小企业的领导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的体系化建设,从企业发展之初即选择51CTO,从人才体系建设、人才体系测评、人才学习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该企业的数字化专业团队已从40多人发展到目前的250多人,人才培养规划和岗位标准明确,人人都能在网上学习,并接受精细化测评,人员培养井然有序。
实际上,管理者的思维往往决定了结果。如果管理者对人才培养有科学、体系的认知,对每个人在学什么、怎么学、学习效果等方面都有全面、专业的规划,那么有理由相信这些企业在数字化浪潮里一定是有竞争力的。
最后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企业数字化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中,您有什么期待呢?
杨文飞:
个人来讲,我经历了中国从单机时代对美国领先技术的追随,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齐头并进甚至部分环节超越的跨越式发展,但应看到,中国在数字化领域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在当前特殊背景下,我衷心希望,未来中国能在数字化领域有所创新发展和突破,引领全球数字化浪潮发展。也希望中国能在工业、农业等其他行业,快速涌现出更多数字化转型企业,这是未来可期待的。
科技在线遵循行业规范,网站刊载的所有文稿、图片文件均为用户自行上传或转载,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之目的。其相应的版权归原所有人所有,如以上内容涉及到您的合法权益,请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