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我国打造“经济适用型”太空“别墅”

字号+作者:techOL 来源:科技日报 2021-05-11 10:59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茫茫深空中,中国终于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宇宙家园了。4月29日,我国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中国也成为全球第三个独立建造空间站的国家。

  在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之后,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监测分析,5月9日10时24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东经72.47度,北纬2.65度周边海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除了运载火箭外,我国为了组建自己的空间站还进行过哪些准备?中国的空间站又有哪些特色?为此,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

  组建之前进行了多项“热身”

  中国空间站的建造举世瞩目,但其实在开启组建工作前,我国就已经完成了许多“热身动作”。

  首先,就是完成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研制与发射。“就像我们的科研大楼一样,空间站具有体积大、功能强、载人多、性能优等诸多特点,但它自身不能进行天地往返。”庞之浩表示,因此,在建造空间站之前,首先需要完成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研制。通过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以及神舟六号的研制与发射,我国成功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

  其次,是突破了太空行走以及交会对接技术。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庞之浩表示,太空行走技术的突破,为完成我国建造空间站所需的出舱、组装、维修等任务奠定了基础。

  空间交会对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太空轨道上按预定位置和时间相会后用机械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它有四大用途:一是为长期运行的空间设施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服务;二是使两个航天器在太空相互支持;三是在轨组装大型航天器结构;四是进行航天器重构以实现系统优化。我国通过先发射天宫一号,然后陆续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以及神舟十号飞船与之分别对接,逐步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技术,这个技术是实现空间站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因为如果我们的空间站上去了,无论送人还是送货,都需要通过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来完成。”庞之浩补充道,我们也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此外,我国还研制了天宫二号。天宫二号原本是天宫一号的“备胎”,它与天宫一号在结构、尺寸、重量、寿命上几乎一样。但是,天宫二号的“内心”与天宫一号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可以进行航天员的中期驻留,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包括在轨加注燃料。因此,天宫二号承担着验证空间站相关技术的重要使命,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不过,空间站不可能靠载人飞船运送货物,因为在满载3人的时候,载人飞船每次只能运送300公斤的货物,所以必须依靠真正的货运飞船。为此,我们建造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它是目前世界现役货运飞船中运货能力最强的飞船,其总重量为13.5吨,每次能运送6.5吨的货物,因此,“天舟”的载货比为48%,高居世界首位。

  “我们载人航天领域有句话,叫‘造船是为了建站,建站是为了应用’。”庞之浩说,空间站建好后,将会开始大规模的应用实验,包括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技术试验等。

  在第三代空间站基础上“别出心裁”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础,在三舱飞行器依次发射成功后,将在轨通过交会对接和转位,形成“T”构型组合体,长期在轨运行。目前空间站的构型主要分为第三代和第四代,中国空间站属于哪一代呢?

  “第三代空间站采用积木式构型,它是由一个舱段、一个舱段在太空对接而成,也叫组合式空间站。”庞之浩介绍道。苏联/俄罗斯建造、发射了世界第一座积木式空间站和平号,其大大增加了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和空间站的寿命,使舱内航天员不仅能够长时间生活、工作,而且可以开展多种实验。

  国际空间站为第四代空间站,采用桁架挂舱式构型, 以上百米的组装式桁架为基础结构,然后将多个舱段和设备安装在桁架上。这种空间站采用集中式供电,太阳能电池板位于桁架两端,中间对接了一些太空舱。

  我国建造的第一座空间站“天宫”,没有走美苏先建造单舱式,再建造多舱式空间站的老路,而是一上来就建造多舱式空间站,达到世界第三代空间站水平,属“经济适用型”。其特点是:起点高,效益高,技术新,保障强。


科技在线遵循行业规范,网站刊载的所有文稿、图片文件均为用户自行上传或转载,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之目的。其相应的版权归原所有人所有,如以上内容涉及到您的合法权益,请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及时处理。

Baidu
map